读《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date
Jun 1, 2024
slug
read-how-to-find-what-you-want-to-do
status
Published
tags
阅读
沉淀思考
summary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作者是八木仁平。这书也就三百多页,我花了两个多个小时把它看完了。总的来说就是作者用自己构建的一套自我认知体系推导出了两个”找到想做的事“的公式。虽然这书在微信读书上评分不高,但我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和认知还是挺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尤其是当自己比较迷茫的时候,或许是可以作为一些参考的方向。
type
Post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作者是八木仁平。这书也就三百多页,我花了两个多个小时把它看完了。总的来说就是作者用自己构建的一套自我认知体系推导出了两个”找到想做的事“的公式。虽然这书在微信读书上评分不高,但我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和认知还是挺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尤其是当自己比较迷茫的时候,或许是可以作为一些参考的方向。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所谓”想做的事“,是最终可以成为自己日后工作的事。而作者在书里一开始提到,人们在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时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当中。
- 它必须是能坚持一生的事。
- 找到想做的事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 必须是对人有益的事。
- 必须是多行动才能找到。
- 想做的事不能成为工作。
仔细想想,自己平时思考的时候有时也确实会陷入这些”误区“。就好像第四点提到,很多人在没找到想做的事时,会从自己周围能做的事情找起。显然是这些事情给了自己很多的备选项,可选择的多了,便不会去思考这是不是自己想做的。
这本书的核心是作者提出的两个公式。
公式一:喜欢的事 x 擅长的事 = 想做的事
什么是喜欢的事呢?
它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会让自己想要去了解或者做与之相关的事,它也可能是能激发出自己热情的某一些领域,例如心理学、环境问题、设计、产品、人文等等。它也可能是一些引发你好奇的事,会让你去经常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
但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喜欢的事去作为自己的工作,还要去了解这件事的具体细节,去判断是否是自己擅长做的。要多问问自己,是因为它有用你才喜欢,还是因为兴趣你才喜欢。
就好像有人说自己喜欢在b站看视频,觉得做up主也挺有意思的,可以拍一些自己喜欢的领域的视频,还能分享给别人看,甚至还能赚取收益。然而他可能不知道一个up主需要保持固定的更新频率,需要在找素材、想文案、拍视频、剪视频等多种工作中重复的进行,这些是不是自己能够喜欢或者接受去做的,在把up主当做自己的工作时,是需要先想明白这些的。
什么是擅长的事呢?
它是自然而然就比别人做得好的,做起来不觉得痛苦的,令人心情舒畅的事。它有一些特点:
- 做的时候很开心。
- 不刻意努力也能无意识地做好。
- 因为没有压力所以容易投入。
- 做的时候感觉是在做自己。
- 即使不是工作,平时也很自然地在做。
- 会觉得别人 “为什么这样的事也做不到”。
作者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人们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不能被简单的当做你擅长做的事。因为技能是靠后天习得的,只能被应用于特定的工作和领域,脱离了这个领域它就丧失了意义。但是擅长的事更应该是与领域无关的,是自己天生就具备的,也能够被应用到任何领域中。例如你擅长交际、擅长逗别人开心、擅长倾听、擅长观察等等。正因此,技能和知识应该被当做实现想做的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增加各种技能,以期望自己能够擅长做某一些事。
公式二:喜欢的事 x 擅长的事 x 重要的事 = 真正想做的事
什么是重要的事?
这里的重要,其实是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它是指引你前进的一个方向。例如你想要自由的生活、想要充满热情的生活等等。它还会衍生出面向”他人和社会“的外在情况,也就是会让你享受这种肯定的感觉,进而增加的工作的功力,会最终成为你的工作目的。
通过两个公式,其实是想让人们去寻找当下你真正想要做的事,而不是去过多思考未来。不要去抱有先学一些东西,再开始寻找”想做的事“这样的想法。而是要去认真对待现在想做的事。
有些时候我们会把”想做的事“和”想成为的人“混淆。例如之前提到的想成为一个up主,如果没有去仔细去了解这个领域具体的工作细节,就很容易让自己被这些”职业“的外在形象所影响。另外也会让实现的手段受到限制,例如我喜欢写代码,我想去大公司做程序员开发好的产品。经过多年努力发现自己还是进不去大公司,那是不是自己就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呢?是不是有其他途径帮助自己开发好的产品?不要让自己陷入在某一个具体的“职业”当中。
再说说什么样的事能够成为工作。
只有当做你的这件事,同时给客户带来了价值,并为此付钱,才能成为工作。
一开始我们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寻找能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当自己满足后,自然会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关注他们是否有同样的需求和痛点,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个思考范围扩大的过程就是”成长“。
最后总结下吧。
想要通过一本书或者一些方法论就让自己找到想做的事并不容易,我阅读的时候也并没有指望说读完就能让自己有拨开迷雾见月明的结果,而且书中的案例和场景确实都比较简单。不过我在读完之后还是能得到一些启发,除了前面这些观点带来的启发外,不知道你有没注意,作者提到的公式,都是乘法而不是加法,也就是说在组合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一种叉乘的关系,组合的结果就可以非常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