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西游的些许记录
最近去日本关西玩了几天,旅途从神户、大阪、京都到奈良,每个城市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人总是扛不住年纪大了之后记忆的退化,所以在回来之后,就想对这段旅程做一些记录。这不是攻略,而我实际也没去到很多攻略提到的地方,只是想记录我对这个国家的一些观察。
最近去日本关西玩了几天,旅途从神户、大阪、京都到奈良,每个城市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人总是扛不住年纪大了之后记忆的退化,所以在回来之后,就想对这段旅程做一些记录。这不是攻略,而我实际也没去到很多攻略提到的地方,只是想记录我对这个国家的一些观察。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作者是八木仁平。这书也就三百多页,我花了两个多个小时把它看完了。总的来说就是作者用自己构建的一套自我认知体系推导出了两个”找到想做的事“的公式。虽然这书在微信读书上评分不高,但我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和认知还是挺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尤其是当自己比较迷茫的时候,或许是可以作为一些参考的方向。
Blog,也就是博客,也有被称为部落格,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前,曾是一种主流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尤其是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我那个时候就会时不时的去看五月天的阿信写的博客,那时候他用的是新浪博客,也经常被他的文笔折服。后来移动互联网开始了,微博、朋友圈出现后,博客就慢慢的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了,至少在非互联网的圈子里俨然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表达方式了。而曾经的那些大V和明星,也不再在这些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当然这也可能是和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和曾经大为不同的原因导致,有些时候小小的事情可能就会引发很大的舆论。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书《吉卜力的天才们》,它按照吉卜力电影上映的顺序,从吉卜力的第一部动画《风之谷》到《起风了》,逐步讲述了每一部电影制作到上映的过程。
好多年没写个人的年终总结了,上一次写还是2016年初的时候写给2015年的,内容主要还是围绕工作在写。为什么今年又有了想写总结的冲动呢。一方面是觉得今年在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知和想法,另一方面也是成为人父后身份的升级,在生活上有了更多的体验。也因此这次的总结我想从不同的层面来写,也算是一个多个方面的回顾了。
如果说苹果对产品设计的偏执是继承于乔布斯的话,那苹果现如今的文化则来自于库克。
《金钱心理学》应该是今年在商业类书籍里很热门的一本书了,其实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书籍标题有心理学的字样,总感觉在卖弄一些什么。但出于这本书人们的程度,也见过好几个播客讲过这本书,我还是去看了。不得不说,是本好书。虽然书里很多案例都是在讲投资,但依旧也能对生活有一定启发,尤其是对消费的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后来我又听了播客“纵横四海”对这本书的解读,又加深了对里面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我想将书里一些我认为对我影响很深的整理出来。
这首歌听过很多次,但脑海里的歌词一直只记得开头那部分。最近刚好看到了《声生不息·宝岛季》节目里那英组合唱的版本,跟着视频完整看了一遍字幕里的歌词,再结合宝岛台湾这个特殊的地域,好像也赋予了这首歌特殊的含义。
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在国外长大的人不能说自己是中国人,我想聊聊这块的看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希望自己能养成健身的习惯,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改掉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例如改掉刷短视频的习惯,改掉抽烟的习惯。可是大家好像对一个行为之所谓能成为习惯的原因却一直没有了解,只是简单的认为,我们只要逼着自己重复的去执行一件事情,它就能成为习惯。
罚角球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像我小时候做的那样做就行。我爸爸曾经然我反复练习角球,反复练习角球,反复练习角球,让我把球踢到他指定的地点。角球有些时候是能够帮助球队反败为胜的,并且能创造历史。
作者吉井忍在日本东京租了一间只有8平米大小的房子,因为房子的空间逼仄,没有浴室,没有洗衣机,只能让她走出房子,去探索生活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例如公共洗衣房、钱汤(公共洗澡的地方)、咖啡馆等等,借由此让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听到了朴实的东京人民的故事。